发布时间:2025-10-15 17:08:45    次浏览
张舍楞是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嘎旦扎拉嘎嘎查农牧民,也是巴彦呼舒镇铁路小区公认的“好人”。从1998年开始,张舍楞18年来做好事无数,他用生活中平凡点滴的小事诠释着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1998年,无情的洪水使得大面积庄稼颗粒无收,当时高力板镇管营屯的一位村民携十几岁的儿子到巴彦呼舒镇嘎旦扎拉嘎嘎查亲戚家求粮,因饥饿和疾病复发死在了村里。当天是正月十四,村里就死了人,大家觉得很不吉利,都不愿意出面,甚至连死者亲戚都不肯出面。这时死者十几岁的儿子跪在张舍楞面前,请求他送父亲遗体回老家。张舍楞面对脸蛋冻得通红、哭成泪人的孩子很是心疼,不管家里如何反对,张舍楞开上手扶拖拉机,又找了两个帮手就上路了。从嘎旦扎拉嘎嘎查到管营屯大概有80公里路程,那时交通没有现在发达,路面坑坑洼洼,加上夜间赶路视线不清,好几次差点儿迷路。但最要命的是,冷冷的寒风灌入裤脚、衣领,冻得张舍楞瑟瑟发抖。张舍楞一行走了6个小时,到达管营屯时已经是凌晨了,当他走下拖拉机到了屋里后,手脚就再也不听使唤了。死者家人迅速打来冷水将张舍楞腿脚泡在水里揉搓,张舍楞终于慢慢地恢复了知觉,但后来还是患上了老寒腿。当时张舍楞看着死者家徒四壁的家,从没指望要钱,只希望死者能够落叶归根。在张舍楞送死者期间,村里有了议论,认为张舍楞杀了人,要“毁尸灭迹”,现在都已经关在“局子”里了,但张舍楞对这些流言蜚语没有理会,他觉得清者自清,问心无愧,只求自己心安理得。为了让孙子受到更好的教育,2013年,张舍楞和老伴就搬进了城里,在巴彦呼舒镇铁路小区居住陪读,并在一家工厂当了更夫。有一天,工厂门口有个老太太跪在地上一动不动,行人都绕着她走。当张舍楞走过去要一看究竟时,厂里很多人都劝他不要理会,避免惹上麻烦,但张舍楞却并不这么想,上前向老人打了招呼。老人微微睁眼,像是遇到了救命恩人,紧紧抓住张舍楞的手在他耳边轻轻地说:“我饿了,能给我口吃的吗?”原来,老人是饿得走不了路,说话也有些费力。张舍楞赶紧从商店买来牛奶和面包给了老人,老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渐渐恢复了体力。在与老人交谈过程中张舍楞得知,老人是二婚,第二任丈夫对老人很不好,经常实施家暴,老人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但出来时身无分文,不知不觉走到了这里,最终体力透支一下子栽倒后再也没站起来。张舍楞随后打电话联系老人的家人,几经周折后终于联系上老人亲属,并亲自把老人交给了其亲属,老人临走时满是感激,眼里噙满了泪水。张舍楞虽然挣着微薄的工资,但帮助别人的意愿却不微薄,只要是自己能帮的,他就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他总说:社会上的正能量总比负能量多,如果人人都能传递正能量,那么社会大家庭会更和谐温馨。